趁著前陣子小酒館辦的活動,整理了參加兩次 Agile Coaching Retreat (ACR) 的經驗。
ACR 是敏捷教練之間彼此交流連接的一個平台,以前是實體活動,三天兩夜,來自亞洲區各地的教練會飛到主辦單位的城市,聚集在同一個地方,像是山中小屋、海邊 Villa 或是飯店之類的。
三天中,透過深度的對談與迭代合作,探索有興趣的話題,通常進行的形式會是直接組成小組,跑3-4個 Sprints 與公開 Review、給回饋。因為是強度很高的交流,所以會後通常都還會保持聯繫。
我參加的一次是2015年在上海浦東高級飯店,一次是2019在馬來西亞山中的獨棟 Villa。
兩次的經驗很不同,也很多相同。
上海那次,我是抱著偷師的心情去的。很想知道人家活動怎麼辦的,想學習不同教練間的工具方法技巧,想認識更多的人,想知道出了台灣之外大家是怎麼靠敏捷維生的。簡單來說,就是想拓展自己的世界觀與工具庫。
那時候我加入「敏捷遊戲」小組,我們十個人孜孜不倦的一直在跑 Sprints,還在 Sprint Review 時真的帶現場 60 個人玩遊戲,很好玩。那次偷到很多東西,當然該有的產出、衝突當然也沒少過,發現原來敏捷教練們一起跑敏捷,溝通方式跟團隊動力也不會比一般團隊高明到哪去XD (該經歷的歷程就是會發生,怎麼轉化經驗變成學習才是功力)
相對於上海那次,我在追求有形的技術與練功,是蜜蜂嗡嗡嗡。馬來西亞那次,我就是放鬆很多了,畢竟我當時是被報名網站中的山中游泳池給吸引的啊XD
當時大概有種職業倦怠吧,所以我沒有認真加入小組,對任何話題都沒太大興趣。大部分都想看山、看水、吹風、發呆,當蝴蝶飛來飛去就好。
結果那幾天的對話,其實從早到晚沒停過(看看那照片中的酒杯們XD。)

兩晚的室友是日本教練,聊起 Patterns、日式企業文化下的敏捷、聊起美食藥妝,他們要接下來舉辦的東京敏捷大會內容是什麼(然後2020年初我就飛去日本了)
中間休息和馬來西亞教練聊當地新創業界的發展(然後活動一結束就跑去他們公司參觀,隔年他來台灣玩還特別約吃飯),跟著大會安排的活動去雲頂時和越南印尼教練聊他們當地怎麼推廣敏捷與引進國際資源。
累的時候喝到 Stanly 的手沖咖啡,一個下午的兩人對話像是微風徐徐吹進心中,原來某些倦怠與恐懼已經在心中深藏很久一直硬撐,能被聽懂不給答案就只是靜靜地分享彼此的故事,實在是很療癒。
活動結束後隔天延續著 Sprint 5、6、7 從約騎單車變成在地人美食接龍。也還認識澳洲的教練,後來回來台灣還保持聯絡,於是跳入另一個坑,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兩次的體驗很不同,但一樣的地方在於那種交流是根據我當時的需要去產生跟獲得,都為當時的我注了一股新的能量。
馬來西亞那次後來就被起鬨說,不如在台灣辦一場吧,為了台灣的美食和山水,如果有成一定飛來參加,然後……我就衝動的跑去跟Scrum Alliance 提案了….XD
不過後來疫情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總之就是一番掙扎糾結之後,就變成線上中文版了。
參考連結:https://acr.kktix.cc/events/acr2021
老實說我並不能保證線上能有一樣的效果,我也不確定活動會怎麼發酵。但就像我們跟Scrum Alliance提案的時候說的一樣,或許來做為一個 Pilot 吧,成為第一個線上的Retreat,變成未來辦活動的經驗與參照。既然世界還無法恢復成想飛就飛的狀態,那試試看新的交流方式是否能帶來不同的火花。
這就是活動的初衷。